中医胎产经验与现代优生优育的内容高度相似,挖掘其中的理论,有助于推进我国优生优育。何秀兰等叙述了历代中医著述中有关优生优育的内容[1],陈晓明等总结了《宜麟策》的优生优育思想[2],李成年等探讨了万密斋的优生优育观[3]。但整体而言,学界对中医优生优育学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发掘。《卫生至宝图说》(以下简称“《图说》”)成书于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为清末岭南医家卓凤翔所著,是一本科普性质的妇婴保健读物,优生优育是该书的重要思想,而目前学界尚未见与该书有关的研究。《图说》分为两部分,上半部分属解剖生理学范畴,阐明脑、膀胱、男女生殖器等器官的形态、功能,以及人体血液循环、消化吸收、体温调节、泌尿生殖等过程的运作机制,同时配以相应的解剖图像。下半部分撷取前朝妇幼专著中的内容,陈说生殖孕育的相关知识。《图说》受西学东渐影响,其优生优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,现分析如下。
1 《卫生至宝图说》的成书背景
“卫生”一词首见《庄子》,原意为养生。19世纪中叶,西方生理卫生学传入中国,强烈地冲击了原有的医学体系。彼时“卫生”的实质内涵逐渐从养生保健方面转向预防医疗工作。不仅如此,藉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,社会精英把个人的生理卫生与种族强弱联系起来,将国衰民弱的原因归咎为国人疏于卫生。彼时的“卫生”已经不只是个体反思自身健康的方式,它甚至将种族的存亡与全球潮流联系起来[4]。
在李启祥为《图说》所作序言中,也赞成个人卫生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:“(若)人人皆知(卫生),各遂其生,各保其生。异日者,四万万神明之胄,如瓜之衍,如椒之蕃,中国种族之强,全球各国皆莫与京(按:十亿为兆,十兆为京)矣。[5]”而卓凤翔考虑的是一个更基本的问题,如果连正常的人口繁衍都保证不了的话,那更谈不上“卫生强国”。自序中他提到李鸿章曾经进行过人口普查,结果“合东三省计之,于四万万外,所增只二千余万。是此百数十年中,生民之少,实出人意料之外”[5]762。.究其原因,卓凤翔认为“虽盗贼水旱疾疠,近三四十年内,人之死亡者,不可数计。然亦何至欲一衍为二而不可得?推原其故,盖由中国男女,迩来不讲卫生,有以致之也。[5]762”有学者研究发现,清政府统治的268年间,仅受灾人数在千人以上的灾害就发生过413次,死亡人数计5000余万[6]。这还不包括高频度、低死亡人数的灾害以及死于战乱的人口。故此承认战乱与自然灾害是导致人口锐减的一大原因,也表明国人对生殖卫生知识的匮乏是遏制人口增长的另一因素。近代妇幼卫生事业创始人杨崇瑞亦曾指出,由于不注重妇幼保健工作,每年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‰,而婴幼儿更甚达200‰,较之欧美均高出3倍以上[7]。宣传妇幼保健知识,提高民众的卫生意识,成为保证人口正常增长的关键。
晚清时期,医疗界已经认识到西式卫生的重要性。然而,或因妇婴胎产事属妇道,著书者唯恐“言语俚俗,见笑大方”[8],该时期出版的卫生典籍鲜有妇幼专书。故李启祥说:“中国言卫生之书,历代医学多所发明。至专言男女之卫生,则考之往籍,未能详备识者,以为憾事。[5]761”随后卓凤翔也在自序中点明了撰写此书的动机:“使世之男女……全体功用、生育方法,皆了然于心目之间……使凡通都大邑,僻县穷乡,人人知所以自卫其生,无误于歧趋,无淆于俗论”[5]762,从而达到繁衍生息、强种强国的目的。以其叙述顺序,从孕前期、妊娠期、临产期、产后期4个方面梳理《图说》关于孕期保健的内容,阐明优生优育的思想。
2 《图说》孕期保健思想
2.1 孕前期
孕前期的保健,卓凤翔以《女科要旨》的“择地、养种、乘时、投虚”[9]种子四要素为纲领,详论该时期的保健工作。
种子四要素中,“择地、养种”分别对应男女的生理特点:“地则母之血也,种则父之精也”[5]781.。针对女方不孕多因气血不足,卓凤翔沿用旧说,仍推崇妇女的产前保健以养血调经为主。比较于女子“择地”养血,他更看重男子“养种”节欲,“(种子)一言以蔽,曰寡欲则有子”[5]783,表明男子纵欲过度对受孕率的影响:“凡男子精力壮健,成孕倍易,但有过淫之患者……成孕必难”[5]782。.因此,大胆提出妇人能否正常受孕,男方的责任更大:“子嗣有无,全在男子。而世俗专主妇人,此不通之论也”[5]782。.另一方面,进一步拓展“节欲”的外延,要求在求子过程中,夫妻双方都须保持心态平和:“有心种子者,毋伤于思虑,毋耗其心神,毋意驰于外而内虚,毋志伤于内而外驳,毋以酒为色媒,毋以药而助火”[5]783.。并就“毋以药而助火”一句,结合《竹林女科证治》的“种子药食宜慎”篇,劝诫夫妻行房事时不要滥用方药:“种子之方,大抵兴阳壮热之品居多,甚至煅炼金石及制取毒秽悍劣,诸物炫诡矜奇,但助房中之乐,罔顾丧身之祸,深为可悯,深为可恨。岂知种子之方,本无定轨,因人而药,各有所宜”[5]783。不过卓凤翔提倡妊娠期妇女应服药调补,但也特别说明需辨证论治,否则诸症蜂起弊大于利。
上一篇:小学生卫生健康活动开展研究
下一篇:没有了
Copyright © 2019 《中国辐射卫生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